名茶变迁的历史是怎样的?
一煎,神农尝百草时遇毒,得茶解之,当时的茶是当药煎后服用茶汁的。《茶经》中也有"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等症状,均可饮茶治之。
二煮,两汉之后,茶叶由药发展成了普通饮品。晋代郭濮的《尔雅注》中著"可煮作羮饮"。羮为茶粥。唐代后煮茶中加盐等类似奶茶和酥油茶。
三淹,将茶捣成茶末,撤上佐料后,再用沸水冲泡。唐宋时期一般用此法。
四泡,明代时才汲泉置鼐,一泡便啜。即取茶芽制作,不加其它,用沸水冲泡,开始了饮茶。
五烹,现代不仅饮用茶叶,还将茶叶烹调入馔,如龍井蝦仁,茶葉蛋等,使茶叶的饮用又有了新的变革。
名茶的历史发展是在茶叶的历史发展基础上,又依各自的特点得以延续。
如西湖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的冲泡方式更适用于龙井,杯中芽叶直立,汤色清冽,幽香四溢,有了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特点。
碧螺春茶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朝作为贡品。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后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色泽碧,卷曲成螺。冲泡后杯中茶翻滚,清香袭人。
祁门红茶则另有渊源,由于清光绪年间绿茶销量不旺,祁门人考察制造红茶之法,并提高制作技术,用祁门茶叶制出香气独特的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条形细紧,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味道鲜醇酣厚,香气清鲜持久,似花、似果、似蜜,称为“祁门香”,喝后有回甘,叶㡳呈紫铜色,匀嫩。
祁门红茶还走出国门取得了1915年国际博览会的特等奖和金牌。
茶的起源在中国,数千年来,无论时代如何更迭,社会怎么变迁,它始终伴随并滋养着人们。
中国的6大茶类中,名茶不胜枚举。
在此仅以蒙顶茶为例,简述之。
蒙顶茶,在唐玄宗时期入贡,起初并未列为上品,到了中唐时期,蒙顶茶以脱颖而出,位列贡茶之首。
白居易“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诗句,大概也是这个时期写的。为何宋以后几乎几近消失,都城转运到遥远的汴梁,蜀道再也不是贡茶输入的捷径。雅安地处藏翻边境,自然被纳入边茶。边茶,取量不取精工细作,故名声渐隐。
唐之蒙顶贡茶,延续至清,也就图存每年从皇家茶园里摘取三五百片茶叶,谓之“仙茶”,供天子祭天之用的形式而已。
当下蒙顶茶,最为代表的是蒙顶黄芽。
明察的变迁历史,你这个问题问的很笼统哟,因为中国有很多名茶,你问的哪一种啊?
茶文化的历史变迁很丰厚,名茶的话,我知道的至少有十大历史名茶,比如有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安溪铁观音、六安瓜片、蒙顶甘露、苏州茉莉,普洱的冰岛、班章、老***、碎银子、薄荷糖等等。
单从茶的分类来说,都得从一千三百年的邦崴古树说起。中国的茶发展到唐代才开始突飞猛进,因为唐代有了茶圣陆羽,陆羽为了解茶整整耗费了二十年心血,集结成关于茶的第一本典集——《茶经》。只从有了《茶经》,中国的茶及茶学才体系化,对茶的栽培、加工、传说、器具、进行了抽象化的提炼,被士族所接受。
这里只简单说西湖龙井的历史变迁:在《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悟空问答
@微头条小秘书
@今日头条
张之洞的子孙后来都怎么样了呢?
张之洞是晚清的重臣,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出生于南皮的一个官僚家庭,他的祖上曾出任过县令等职。张之洞的父亲张瑛举人出身,曾官至贵东道道尹,因积劳成疾,身死任上。张之洞受家庭氛围的熏陶,自小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勤奋攻读,年少成名。13岁时,张之洞高中南皮县秀才应试第一名;16岁时,在顺天府乡试中拔得头魁,高中举人第一名,取得会试资格。 早早成名的张之洞在27岁时才中进士。在中举之后的11年中,张之洞经历了结婚生子、为父守丧,回避身为主考官的自己的族兄张之万等事,迟迟未能参加会试。直到同治二年,张之洞进士第三名及第,踏入仕途。
此后,张之洞出任副主考官、学政、司经局洗马等职,直到42岁时才因中俄交涉伊犁***得到慈禧的赏识。从光绪七年起,张之洞深为慈禧倚重,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张之洞重视教育,创办了包括了今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处学堂。张之洞重视西学,大力主张修筑铁路、开办实业,是洋务派的中坚力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之洞以顾命大臣晋太子太保,但在次年病逝。
张之洞是晚清史的一位中枢重臣,对晚清的历史产生了一定影响。那么张之洞的后人,他们在张之洞耀眼的光环下,发展得怎样呢?
在史籍中,对张之洞的全部子女并未有详尽的记载。据现有的资料,可知张之洞的妻妾共为张之洞育有十三子,女儿几位不详。而在张之洞的十三个儿子之中,史籍也只是记载了其中几位。
张之洞的大夫人为贵州都匀府石煦的女儿,石氏于1865年病逝。她为张之洞生育了一子一女。一子名张仁权,张仁权是张之洞的长子,他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曾官至礼部郎中等职。张仁权育有五子,分别为张厚琨、张厚璟、张厚琬、张厚瑊、张厚瑜。其中张之洞长孙张厚琨因意外早逝。张厚琬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任炮兵少校等职。曾任北京陆军大学教育长、东北陆军讲武堂、河北民政厅长等职。张厚琬的儿子张遵骝是我国著名历史学者,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
张之洞的二夫人为湖北布政使唐树义的女儿,唐氏为张之洞生育了次子张仁颋,张仁颋出继给伯父张之清为嗣,而张仁权的三子张厚琬又出继给叔父张仁颋为嗣。张仁颋在24岁时溺水而亡。
张之洞的第三位夫人是四川龙安知府王祖源的女儿王氏,王氏的胞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是张之洞的好友。1879年,王氏病逝。王氏为张之洞育有一女张仁准。张仁准才思敏捷,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诗人,有著作《华箴阁诗抄》留世。张仁准的丈夫卞綍昌是晚清的一位外交官员,后辞官归隐,于1946年离世。
张之洞的妾室李氏为张之洞育有张仁侃、张仁蠡两子和张仁会、张仁霁两女。张仁侃曾供职于刑部等部门,后曾任河北辖县的地方官。
张仁蠡是张之洞的幼子。张之洞1909年病逝时,张仁蠡才9岁。张仁蠡的成长受其兄张仁乐影响最深。张仁蠡北大毕业后,曾供职***教育部,后任地方县长等职。华北事变后,张仁蠡受其兄张仁乐的影响投靠日本,担任伪职。1945年,张仁蠡以汉奸罪被判***。1951年,张仁蠡被改判***处决。
张仁蠡育有子女九人,长女张厚茜定居美国。次女张厚粲毕业于辅仁大学,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长子张厚玫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定居美国。张厚玫在70岁时,回到国内。 张之洞的女儿张仁霁与其姐张仁准一样,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有著作《时晴簃闲存草》留世。
张之洞的另一位妾室秦氏为张育有张仁实、张仁乐二子。张仁实生平事迹不详,而身为张之洞第十一子的张仁乐却是臭名昭著的卖国贼。张仁乐早年曾留学日本,归国后出任天津市政局长、吉林实业厅长等职。华北事变后,张仁乐随熙洽投敌,担任伪***。1945年,张仁乐以汉奸罪被捕,后经买通关系,获释前往日本定居,1***1年在日本病死。
综观张之洞的子女,受张家家风的熏陶,在张之洞的严格要求下,大多学有所成。但家门不幸,张之洞晚年诞下的张仁乐、张仁蠡二子却成为人尽唾弃的汉奸。张之洞早年曾为后世子孙立下辈份“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张仁乐、张仁蠡兄弟俩哪有其父当年听闻崇厚签署屈辱条约后拍案而起的气节?一世英名的张之洞若地下有知这哥俩的卖国行径,会怎样得羞愧难当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acestadelahuerta.com/post/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