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双料间谍佐尔格是个怎样的人?
佐尔格1895年10月4日出生于巴库。1914年,他自愿加入德国军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因勇敢而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1919年,在医院康复期间,他与一名护士互动,受到她父亲的影响,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接受了共产主义理论。战争后期,他在柏林大学、基尔大学和汉堡大学学习经济学。1919年8月,理查德·佐格获得汉堡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加入德国***。然而,他的政治观点使他失去了教师和煤矿的工作。他逃到莫斯科加入国际***。几年后,他被招募加入苏联军事情报局。
佐尔格1930年至1932年在中国工作。他是一名德国记者,一名线人,然后是一名特工。作为情报活动组织的负责人,佐尔格认识了许多重要人物,建立了广泛的情报网络,并向莫斯科输送了重要情报来源。
1933年至1941年10月,佐尔格担任苏联在日本军事间谍活动负责人。他作为许多有影响力的报纸的代表来到日本,其中包括法兰克福报的Zeitung。与他们一起的还有他的忠实助手、记者坂崎秀史和麦克斯·克劳森。后来,记者布兰科·武基里奇和画家三宅友德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就这样佐尔格在日本发展,慢慢博得了大众的认可,赢得了资深记者的名誉,并成为了德国在日本的主要记者之一,并在纳粹报纸上发表文章。战争前夕,他被任命为德国驻东京大使馆新闻专员。就这样短短几年时间里,佐尔格向莫斯科发送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包括德国对苏联进攻的具体时间和***以及日本关东军对苏联的作战***等。所以佐尔格的角色不少于无数士兵的力量。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倒台的转折点,这归功于佐格的情报。
佐尔格死于一名日本妇女。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佐尔格经常出入东京一家名为ASAKURA dance的酒吧,遇到一位名叫石井花子的酒吧女招待。石井花子曾经在佐尔格的房间里用打火机点燃香烟,放进口袋里。后来,佐尔格因为这件事被日本情报机构怀疑,而石井被审问(手段你懂的),而之前石井用打火机的事情浮出水面,被日本反间谍专家发现是微型相机,佐尔格的身份完全暴露了。
在被日本绞死前一刻,佐尔格和无数反***革命者一样,他高呼“苏联万岁!红军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然后勇敢地死去!
如果说怎么评价佐尔格,锬锬认为,他和无数反***的革命者一样是勇敢的、坚强的、无私的。
出生于1895年的理查德-佐尔格本是德国人,却成为二战期间苏联的重要间谍,为反***战争,特别是苏联卫国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二战最有胆识的间谍。麦克阿瑟对他的评价是“与佐尔格相比,其他的间谍活动都不过是“外行人的游戏。
佐尔格的父亲是德国的一名石油钻探设备专家,母亲是俄国的一名普通妇女。他父亲在俄国工作期间与母亲生下了佐尔格。佐尔格三岁时,全家又搬回了德国。一战爆发后,中学毕业的佐尔格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德国军人。因为他作战勇敢,被德军授予勋章,但也三次身负重伤,致使他终身跛足,但从此也让他看清了战争的性质。
伤愈后,他就读于柏林大学经济系,之后又在汉堡大学就读,并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在大学期间,佐尔格开始积极投身于秘密革命组织,并加入了德共。在德国,左尔格本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由于他的政治观点不受当局欢迎,故而遭到追捕,他只好流亡到了苏联,并加入了苏共。
1927年,佐尔格经过培训后,被苏联***任命加入谍报组织。为了获取德国情报,佐尔格加入了纳粹党,并为了掩饰身份,而从事德国记者工作。随后,又被派往中国组建间谍网,并破获国军总司令部及***无线电通讯密码,同时又截获了德国与国军的无线电密码。从此,苏联得以知悉国军与德国方面的情报。
1937年,佐尔格在中国南京亲眼见到日本发动惨绝人寰的***,他挺身而出,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救下一名中国女学生。不久从苏联传来噩耗,他的伯乐別尔津在苏联全国性大清洗中含冤而死,甚至佐尔格也被诬陷是为德国提供情报的双料间谍,从而遭到苏联遗弃,自己的活动经费也被终断。
1932年,佐尔格以法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被派往日本,并很快取得德国驻日外交官奥特的信任。由于德国是日本的盟友,而且佐尔格又是纳粹党,所以日本人也信得过他。不久,佐尔格还组建了达39人的“拉姆扎”国际谍报组织。
佐尔格凭借着他特殊的身份,深入前线,收集情报,预测战争前景趋势,苏联***根据他的预测,为了缓解日本对苏联用兵的压力,派出了红军援助中国,以拖住日本。
1941年,佐尔格向苏联透露,德军准备突袭苏联的情报,但是苏联***没有相信他,结果使苏联被德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在德军兵围莫斯科时,佐尔格发出了“日军决定不与苏联交战”的情报。斯大林才决定赌一把,迅速将在远东的5个步兵师和三个坦克装甲师调回来,投入莫斯科保卫战,最终打败了德军。
佐尔格的间谍技术特别高明,可以说他不用撬保险柜,密件也会主动送上门,不持枪闯密室,门也会为他自动打开。但可惜,最后毁在一个名叫花子的日本女人手里。这个花子是佐尔格的情人,曾经偷取了他的一个打火机抽烟用。而这个打火机正是佐尔格用来拍照窃取情报的微型照相机。
原来,日本特高科早已发觉佐尔格住所周围有微弱的发报信号,只是碍于他的身份以及证据不足,而且德国方面也一直否认他是间谍。日本特高课从花子身上搜索出打火机后,花子被迫供出了这个打火机是从佐尔格那里偷来的。
日军特高课最后对佐尔格实施了抓捕。在证据面前,虽然被严刑拷打,但佐尔格矢口否认,而德国和苏联都否认他的身份,于是佐尔格一直被关在监狱里。后来在战俘交换中,佐尔格也因此没有得到交换的机会。
1944年9月,佐尔格被日军处以绞刑,苏联方面一直没有承认他,直到1964年赫鲁晓夫偶然看到佐尔格的资料才公开了他的身份,并追认他为苏联最高英雄。同时苏联报刊也发表了许多文章,颂扬他在二战中作出的贡献,莫斯科一条大街和一艘油轮分别以佐尔格的名字命名。
1965年,苏联又特意发行了佐尔格邮票,以纪念这位在二战中作出特殊贡献的民族英雄。
喜欢作者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理查·佐尔格1895年10月4日-1944年11月7日),最著名的苏联间谍,他的情报网代号是“拉姆齐”。出生在俄罗斯外高加索巴库(现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附近,是一家9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父亲阿道夫·佐尔格是一位德国石油钻探设备专家,供职于瑞典诺贝尔兄弟公司;母亲尼娜·西缅诺娃·科别列娃则是一位普通的俄国妇女。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19岁的理查·佐尔格志愿入伍,加入德军炮兵野战部队。1916年3月他在西线作战时身负重伤。榴霰弹切断了他的3根手指,伤害了他的双腿,致他终生微跛。他被提升为下士,并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他在住院康复期间与一位护士交往,受到她父亲的影响,阅读马克思著作,接受了共产主义理论。战争后期,他在柏林大学、基尔大学和汉堡大学学习经济学。大学时代向往社会主义。1919年8月,理查·佐尔格在汉堡大学经济学院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19年10月加入德国***。
从1920年到1922年佐尔格住在索林根(今属北莱茵-威斯特***州),与自己的师母,即过去在基尔大学时的政治学教授库尔特·艾伯特·格拉赫(1886年-1922年)的妻子克利丝蒂亚那同居。1921年5月佐尔格和克利丝蒂亚那结婚,1922年***将他调往美茵河畔法兰克福搜集关于工商业界的情报。1924年德共九大期间佐尔格与妻子女儿来到苏联并定居莫斯科,正式加入共产国际的国际联络部,1925年加入苏联国籍,并转入苏联***(布尔什维克)。随即与克利丝蒂亚那离婚。1928年出版著作《新德意志帝国主义》。
1929年佐尔格被划为“右派”而调离共产国际,随即加入苏军总司令部4局(负责军事情报工作,此后他终生服务于这一部门。1929年11月启程前往柏林,在那里取得德国护照,并获得了《德意志粮食报》特派记者头衔,以及一家社会学杂志的供稿合同。随后佐尔格前往英国旅行,“研究英国的工人运动、***的地位与政治、经济状况”。
1933年5月苏联决定派佐尔格建立在日本的间谍网,1933年9月6日佐尔格抵达横滨港,他受到上级的警告,不要和处于地下状态的日本***或苏联驻日大使馆进行联系;相反地他抵达东京后的首先工作是访问德国驻日大使馆,与使馆的德国人员建立人脉关系,并借此进行间谍任务。
1937年7月佐尔格以记者身份到中国东北及华北搜集情报,以其德国记者身份为莫斯科提供了大量关于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信息。 1941年6月佐尔格警告苏联:德国准备发动巴巴罗萨***进攻苏联,但是没有得到斯大林的重视。 1941年9月14日佐尔格通知苏联红军:日本不会进攻苏联,除非:
莫斯科沦陷
关东军的规模多出3倍于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力量
在西伯利亚爆发内战
1941年10月14日尾崎秀实被捕,佐尔格接到警告,日本特高课正在逼近他。佐尔格决定同他在日本酒吧结识的情人石井花子一道离开日本,不过一个小错误使他付出了沉重代价:他没有烧毁警告他的纸条,而是将它扔在路旁;尾随他的东京警视厅特别高等警察外事课迅速地拾起了这张作为他罪证的纸条。1941年10月18日佐尔格在东京石井花子家中被日本警察特高课逮捕。
受尾崎秀实身份与交往的内阁、陆军参谋本部高级人物的影响冲击,第三次近卫文麿内阁于1941年10月16日总辞职;原任近卫内阁陆军大臣的东条英机于10月18日出任首相组阁。
1944年11月7日东京时间上午10时,佐尔格于东京被日本当局处决。尾崎秀实也在同一天早些时候被处决。
1964年之前,苏联***不承认佐尔格是苏联间谍。并且佐尔格留在俄国的妻子卡佳也做为德国间谍家属而被捕、送往西伯利亚流放。1943年,卡佳死在西伯利亚。在1964年夏季奥运会期间,东德记者举行纪念佐尔格仪式。1964年11月5日,佐尔格获得苏联英雄头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acestadelahuerta.com/post/581.html